首页 > 新闻资讯

瑞士保策公司Bircher 安全地毯和安全触边的市场定位

2025-07-16

瑞士保策公司Bircher 安全地毯和安全触边的市场定位

Bircher与其他欧洲品牌(如德国SchmersalHAAKEASO等)在中国安全触边和安全地毯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分析,结合行业现状、企业策略及市场趋势综合呈现:

一、市场背景与竞争格局 

1.  中国市场发展阶段   

   - 安全地毯及触边产品在中国仍处于导入期市场规模较小(2007年仅约1300万元),但增速稳定(年复合增长率约35%)。  

   - 应用集中于汽车制造(占比最高)、冶金、橡胶机械等重工业领域,合计占市场份额71.7%。  

   -  核心痛点 :国内缺乏强制性工业安全标准,企业安全意识不足,且产品同质化严重,中低端市场陷入价格竞争。

 

2.  欧洲品牌竞争态势   

   -  市场份额 :欧洲品牌占据中国安全地毯市场55%的份额,以技术积累和品牌声誉主导高端市场,代表企业包括德国SchmersalSMS系列安全地毯)、HAAKE(常闭型安全触边)等。  

   -  本土化挑战 :欧洲品牌虽技术领先,但面临国内企业凭借价格优势 (低20%-30%)、快速交付和灵活客户关系抢占中低端市场的压力。

 

  二、产品与技术差异化对比 

 欧洲品牌(以SchmersalHAAKEBircher为例) 

-  技术特性   

  - 符合国际安全标准(如EN ISO 13856-1/2EN954-1),安全等级可达最高级(如Ple Cat.3)。  

  - 产品智能化程度高,例如SchmersalBircher的安全地毯可联动安全控制器实现多区域监控,支持自动复位功能。  

-  定制能力 20253月,保策Bircher把欧洲部分地毯产线搬迁至中国苏州,提供本地化地毯非标尺寸定制(如ESM54D系列,可达1600*1000mm),可快速实现交付。另外两家则是欧洲生产,局限于交期和定制化。

-  耐用性 :采用耐化学腐蚀材料(如塑料溶胶注塑外壳),适用于汽车喷涂、化工等严苛环境。

瑞士保策的潜在差异化路径 

1.  本地化适应性改进   

   -  成本优化 :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价格(人工和运费降低,较欧洲品牌低10%-15%),同时保持核心性能(如承压≥800 N/cm²、寿命≥300万次)。

   -  按欧洲生产标准,原材料进口,保证地毯品质, 

   -  快速响应 最快定制化交付周期至7-10天,满足中小客户紧急需求。

 

*表:主要欧洲品牌与瑞士保策产品策略对比*

|  维度          |  欧洲头部品牌(Schmersal/HAAKE  |  瑞士保策差异化方向           |

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
|  技术标准       | EN ISO 13856-1/2认证,Cat.4安全等级 | 同等认证+本地化适配(如GB标准) |

|  定制交付周期   | 14-21天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 7-14 (本土供应链支持)    |

|  智能化功能     | 基础安全触发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 多传感器联动+AI误触识别      |

|  价格定位       | 高端(单价≥2000/㎡)            | 中高端(单价1500-1800/㎡)    |

|  环保属性       | 常规工业材料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 可回收材料+碳足迹认证        |

 

三、市场与客户策略差异化 

1.  目标行业聚焦   

   -  瑞士保策 :主攻汽车、高端制造业等外资企业,以及国内设备出口,依赖品牌溢价和全球合作网络。  

    - 深耕新能源与物流自动化 :开发窄边型安全地毯(宽度<15cm)适配AGV通道,集成位置追踪功能。  

     - 绑定政策支持领域 :结合中国“十四五”绿色发展战略,切入光伏、储能等高增长行业。

 

2.  渠道与合作伙伴   

    -  瑞士保策 苏州工厂有齐全生产和销售团队支持,较强的交付和售后处理能力,联合机械安全领域的系统集成商产品做了深入的融合,方案优势互补。

-  其他欧洲品牌 :依赖代理商体系,服务响应较慢专业性不足,品控难把握。

四、瑞士保策的竞争突围建议 

1.  短期策略   

   -  价格锚定 本地化生产降低人员及物流成本,自产自销,优于其他进口品牌。  

2.  政策红利捕捉   

   - 对接中国“风险减量服务”政策,开发“保险+安全设备”组合方案(如与瑞再合作提供企业安全风控套餐)。

 结论: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抓手   

瑞士保策需以 “技术本地化+场景定制化+服务敏捷性”  三位一体策略破局:  

-  技术端 :在维持欧标安全性能基础上,强化智能化和环保属性;  

-  市场端 :借力中国新能源/自动化政策风口,绑定头部集成商快速渗透;  

-  成本端 :通过本土化生产与数字化渠道压缩中间成本。  

 

> 关键提示:中国工业安全市场正从“导入期”向“成长期”过渡,政策强制标准出台(如ISO 13849认证普及)将触发需求跃升。提前布局标准兼容性及政企合作资源,是建立长期优势的关键。

来自DeepSeek.